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发展演变有着许多的传统文化。其中就有个“三元节”,分别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那么,这三个节日分别有什么寓意呢?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很多朋友可能要问了,三元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叫做“上元节”、“中元节”以及“下元节”呢?那就来看看这些节日的起源吧!
三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下元解厄。而“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因而这三天就分别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接下来,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这三个节日。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又被称为元宵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它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2、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这天,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人们会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
3、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下元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道教徒则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