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俗信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洁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辟毒祛邪,防病健身。下面就来见识一下端午的这些有妙用的美食吧。
红豆粽子:利水湿,解热毒
在粽子的诸多花样品种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咸鸭蛋:补充盐分和营养物质
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蒸馍馍和米糕:驱虫杀菌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或做成米糕(又称打糕)。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草均必不可少。
大蒜炒苋菜:防治痢疾
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大蒜蛋:避“五毒”
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有的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鸡蛋除有滋补强壮作用之外,还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养血安胎、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大蒜、艾叶合用,民间谓可以避“五毒”,益健康。
五月五吃“五黄”
端午江南一些地方有吃“五黄”的习俗,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黄瓜:黄瓜性凉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尤其作为盛夏主蔬,治疗多种夏日时病,应时顺季,内食外用,老少咸宜。
黄鳝: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正是择食的佳季,故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黄鳝性味甘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劳伤气血、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等症。黄鳝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适用于进入毒月体虚之人食用,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而大蒜烧鳝鱼则兼具解毒功能。
黄鱼:黄鱼的营养也十分丰富,端午前后体态肥胖,肉质最美,是不可多得的时令佳肴。黄鱼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开胃、填精、安神、明目的功效,多用于体虚、食少、乏力、失眠、视物模糊等。可加调味品烹调,或与大米煮粥食用,或与莼菜作羹,食鱼喝汤,均可作为毒月提升精力之用。
咸蛋黄:咸蛋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味极佳,因为有个“黄”字,于是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黄,除前述作用之外,还寓意着健康平安。
雄黄酒:我国民间在端午节素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然而雄黄是一味含砷的有毒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该物质遇热后,可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对人体有强烈毒性,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后,可致急性中毒而死亡。因此这一习俗已基本被摒弃,取其“黄”字,一般用糯米酿成的黄酒替代。毒月开始进入黄梅季节,湿气加重,饮用少量黄酒,能温经活血,除湿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