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是什么
空竹,古称胡敲、空钟、空筝,俗称嗡子、响铃、转铃、老牛、闷葫芦、风葫芦、响葫芦、天雷公公等,属于汉族民间传统玩具。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
空竹游戏一般称为抖空竹,也叫抖空钟、抖空筝、抖嗡子,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不过,一般大都简称为“空竹”。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
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的。陀螺是远古时代就出现的玩具,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常州圩墩遗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中出土了陶陀螺。后来,为延长陀螺的旋转时间,人们改用鞭子抽击这些木制或陶制陀螺;再后来,改用竹制陀螺,并在上面开口利用空气冲击发出哨声,即“鸣声陀螺”,后来“鸣声陀螺”渐渐有了“空竹”的别称。
空竹怎么玩
1、空竹分为双轮空竹和单轮空竹,初学者建议使用双轮的空竹,这样的话容易掌握平衡度。
2、首先是空竹的启动,分为直接启动和捻线启动,直接启动就是用绳子在空竹轴上绕两个圈开始转动,捻线启动是空竹从绳子的一端从上往下顺时针转动着下来,下来的过程中左右手一高一低匀速旋转,直至空竹平衡。
3、掌握空竹的平衡。抖空竹过程中的力量要均衡,力量不均衡容易使空竹倾斜。在转动过程中要按照绳子的方向不断旋转身体,防止绳子打圈。
4、抖空竹的时候要注意用一只手主要发力,另一只手配合用力,主要发力的手位置稍高,用手腕或者上臂的力量带动空竹转动。
空竹技巧
抖空竹有三大基本功,即“抖”、“捞”、“盘”,具体介绍如下:
一、抖空竹
一般来说抖空竹有两种姿式,一是上下抖动,二是横向抖动。
1、上下抖动
空竹的上下抖动,主要手法是右拉左送,要做到轻拉慢抖线不松。右手用力,要大臂带动小臂, 以小臂带动手腕,要把空竹抖的平稳,要把空竹抖的嗡嗡直响,空竹在身前上下浮动。当空竹出现两头不等高时,要会调整,其方法就是加大两线交角,以右线在抖拉过程中压高的一端。
2、横向抖动
空竹的横向抖动,是在抖的过程中,空竹在身前左右移动。抖时右手用力向右上方抖拉,左手紧随,空竹右移。右手松线时,左手向左下回拉。以保持线不弯,空竹向左回落。此抖法有利于提高转速,空竹的响声会更大。抖空竹的“抖”意蕴颇深,抖空竹有振奋之意,展现之意,体现了玩空竹那种振奋精神的乐趣。空竹抖起来呜声清越、悠扬,嘹亮中透着深厚,可传至数百米。抖空竹姿式多变,能抖出很多花样,于身于心都是活泼健康的享受。
抖空竹的好处
抖空竹是全身的有氧运动,经常练习,对身体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好处:
1.全身运动,促进协调能力
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同时需要脚步跟随,巧妙配合才能完成既定的花样动作,经过反复地锻炼,从而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还可以延缓衰老。
2.精神集中,提高视力
抖空竹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准确无误地完成花样动作,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这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