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蓄率为什么下降?总储蓄率目前数据下降至44.6% 中国储蓄率下降原因揭秘

2021-01-05 09:39:47
来源:南方财富网

据最新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总储蓄率下降至44.6%,连续9年处于下行区间,较2010年的峰值51.8%,下降了7.2个百分点。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曾表示,2019年年末,中国的储蓄率占GDP中的比重降到44.6%,未来或还会进一步下降。

近年来,我国储蓄率的下降,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

1. 人口结构的变化

储蓄率与人口结构都有着密切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工资性收入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可支配收入则是测量储蓄率的重要因子。

当劳动力人口(15-64岁)占比较高,相当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着较快的增速,收入对于支出的覆盖率更高,就会产生更多的剩余收入,从而提升储蓄水平的增加。反之,储蓄率就会出现下降。

2010年开始,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了巨大调整,劳动力人口占比持续回落,人口老龄化凸显。而对比我国储蓄率的变化,也正是从2010年开始,我国居民储蓄率进入了长达9年的下行周期。

因此,从长期因素来看,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我国居民储蓄率下降的最根本因素。

2. 房产投资占比下降

2018年地产投资在我国家庭资产中的占比是71%,2019年这一比例降至了59%,说明在监管趋严、消费观念转变和房价居高不下的影响下,地产投资在我国家庭资产中的占比出现下降。

如前所述,地产投资会计入我国居民储蓄率,因此,地产投资占比的下降,也加速了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回落。

展望未来,2014年以后,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长期变化以及流动人口的下降,我国地产大周期实际上已经逐步见顶,尽管棚改政策人为的延长了本轮地产大周期的时间,但我国地产长期下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同时,在“房住不炒”定位的推进下,政策层面给与了地产小周期更多的压力,使得地产进入大小周期共振的下行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预计房产在我国居民家庭资产中的占比将会进一步降低,从而会对储蓄率持续施压。

3.消费观念的改变

随着80后、90后人群成为了社会的主力军,我国消费观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超前消费被普通家庭广为接受。

80末、90后这一群人出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充分享受了经济增长的红利,物质财富相对富足,对于存钱的意愿明显降低。

再加上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近年来,信用卡的便利化以及各种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消费者的借钱渠道,加速了超前消费的发展。

据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银行信用卡待偿余额为6.85万亿,同比增长23.2%,而2008年这一规模仅为1582亿元,相当于10年间我国信用卡消费贷增长了42.3倍。

从表外数据来看,消费贷的增长更为迅速。根据蚂蚁金服的招股说明书,截至 2020 年 6 月,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万亿元,而2017年同期,这一规模则仅为2651亿,3年的时间,以花呗和借呗为代表的的我国表外消费贷规模增长了近6倍。

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消费贷规模的迅速扩张,均表明我国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超前消费成为了年轻人的主流消费方式。而这种观念的转变,预示着未来储蓄率面临进一步降低的可能。

关键词: 中国 储蓄率 下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