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海底捞将于8月2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定价区间90亿~120亿美元,相当于2019年预计净利润的22~28倍市盈率。海底捞本次IPO的主承销商是高盛和招银国际,基石投资者的角逐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海底捞将选择一家国际长线基金、一家主权基金和一家大型中资基金成为基石投资者,目前最有可能胜出的是贝莱德、中投和高领资本。海底捞将于9月中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以四川麻辣火锅起步,通过不断扩张,现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火锅餐饮品牌,还享有中国最为人称道的服务口碑。一提海底捞,估计每个人都会两眼放光的跟你说,他们家的服务真的超好!
5月17日晚,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底捞)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同时公布招股书,其中称在高度分散的中国中式餐饮市场中其排名第一,2017年营收总额达到106亿元,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
火锅:餐饮界的扛把子
这份招股书展示了火锅在中国餐饮业的“扛把子”的地位。
数据显示,火锅在中式餐饮市场占有着最大的市场份额:2017年火锅品类占有餐饮业13.7%的市场。其中,川式火锅又占火锅餐厅市场的64.2%。2017年,中国有60万家火锅餐厅,2022年预计达到89.6万家;2017年火锅餐厅市场规模为4362亿元,预计2022年能达到7077亿元。
2017年,火锅品类占有餐饮市场的13.7%的份额,同时,火锅这条赛道,毛利率相当高。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中有数据显示,2017年,火锅行业的整体毛利率达到了49.55%。
门店:2018年要开200多家店
2015年,海底捞还只拥有112家门店;截至2017年末,门店数量达到了273家;2018年计划开设180家至220家新店,目前海底捞共有餐厅320家,包括位于台湾、香港及海外新加坡、韩国、日本及美国等地的门店。
营收:2017年破百亿
招股书还显示,海底捞2017年总营收为106.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8.08亿元增长了36%;净利润11.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78亿元增长了22%。也就是说,海底捞已经成为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其中,2017年其外卖业务营收接近2.2亿元。
翻台率:平均每天5次
目前,海底捞每间新餐厅的开业需要800~1000万元投资,由于大规模开店,海底捞2017年资本开支达到了15.18亿元。
投入不小,回报也很乐观。在一线城市,海底捞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能超过15万,在三四线城市能超过10万,整体平均日销售额达到14万。一线城市每个顾客人均消费近100元,即每家店平均每日招待超过1500人。2015年到2017年,海底捞火锅店的平均翻台率也从每天4次,上升到每天4.5次、每天5次。同店销售额年均增长达到14%。
成本架构:原材料+人工成本占比高
在海底捞的成本架构中,2017年其原料成本占比约40%左右,员工成本占比为29.3%。其餐厅全部为租赁制,所以房租投入并不高,2017年海底捞在房租上仅花了4.15亿元,占比3.9%。一般海底捞会和物业或房主签订5~15年的长期租赁协议,当然也会和一些商业房地产公司签订长期战略协议。
有餐饮界业内人士表示,海底捞确实是从三年前就开始了上市前的审计工作。对于海底捞的扩张,他说:“海底捞提出五年内要做到500亿的规模,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三四线城市现在成长很迅速,比如贵阳、合肥等,这些市场空白的地方很多,同时产能也够。只要蜀海(海底捞供应链公司)的布局都能触及,就可以开店。”
他还表示,目前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到1000家店也没问题,并且利润不会受到影响,他说:“呷哺呷哺就没有受到影响。连锁店扩大利润靠的就是门店的快速复制和坪效的提升。”
在中国火锅餐饮集团20强中,海底捞(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居榜首,仅跟在海底捞后面的,是早已在香港上市的呷哺呷哺。呷哺呷哺的财报数据显示,其2017年营收规模为36.6亿元,约为海底捞的1/3;净利为4.2亿,同样是海底捞的1/3。2017年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为3.3,同样低于海底捞。而目前呷哺呷浦的市值约为150亿港元,30倍市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