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疫情还会反弹吗?秋冬季怎样预防新冠肺炎呢?

2020-07-14 09:52:14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波及市内多个区,并引发外省关联病例。这是时隔56天,北京再现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在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下,历时近一个月,此轮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的经历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或再次流行,随时可能发生。而从全球范围看,疫情蔓延势头还在加剧恶化。我国国内疫情防控依然不容松懈。

面对或将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新冠病毒,我们怎么办?接下来的秋冬季,如何做好防控?作为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的一环,核酸检测工作积累了哪些经验,还存在哪些短板?

针对这些问题,7月11日,瞭望智库召开课题研讨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王玉民、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升启、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注册一处处长袁鹏、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中国医药峰会秘书长刘京徽、中科院浙江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医疗检测首席科学丁鹏飞等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代表及产业界代表深入探讨,分析研判新冠肺炎疫情走势,总结前期防控经验和教训,并为科学防控疫情建言献策。

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双重压力

目前,我国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而全球疫情仍然不乐观,拐点还未到来。世界卫生组织7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达到1232万例,死亡病例达55.6万例。

接下来疫情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疫情将持续高水平流行,冬季将会在高水平的基础上加重。这个加重不完全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而是由于冬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会增加,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

而我国将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类似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原因不明,出现暴发疫情;二是输入病例引发疫情局部传播扩散,如我国东北的舒兰、绥芬河等案例。

随着全球复工复产,输入风险越来越大。例如,6月11日,南航一航班17名旅客核酸检测阳性;6月27日,川航一航班6名旅客核酸检测阳性。

“出现病例是正常现象,不出现几乎不可能,重点在于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把它扑灭。”吴尊友认为,不会再出现类似武汉那样严重的疫情,但疫情小规模反弹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也表示,我国有强大的监测能力、诊断能力,老百姓高度警惕、政府高度重视,这些决定了我国国内不可能出现大的疫情。今后输入病例导致聚集性病例、院内感染等情况还会发生,但规模不会太大,内防反弹要做,最主要还是外防输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王玉民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两大特点,既要做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常态化防控工作,还要注意病原监测,时刻关注病毒变异情况。

秋冬季可采取三大防控策略

对于秋冬季可能加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哪些可用的防控策略?

在吴尊友看来,一是继续实施围堵策略,即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围绕确诊病例寻找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和隔离。例如北京疫情暴发,应对就比较从容且精准,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比较小。

二是检测策略,这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技术策略。核酸检测是当前新冠肺炎病例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通过检测,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感染者。例如,武汉对人群进行大规模核酸筛查后,证实当地无症状感染者确实很少,这样的结果让老百姓放心,让决策者放心,复工复产就没有任何顾虑了。而北京没有完全照搬武汉的做法,主要是围绕新发地这一主要传播源开展了扩大检测,实施应检尽检的策略。

三是疫苗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预防新冠病毒的疫苗,目前我国国内是五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一期、二期结果已经出来,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期待年底疫苗能够应用,不过会遵循高风险人群优先的原则;二是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用于减少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减轻医疗系统压力。

针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提醒,目前还存在很多挑战和科学难点。例如,目前疫苗都是针对成人的,而老龄人群,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人群,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更高,这些人群仅仅靠疫苗还远远不够,需要理性对待。

北京疫情的防控经验很值得借鉴。

“北京这次疫情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最主要还是在疫情早期就发现并切断了新发地这个主要传染源,对各类人群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北京市疾控中心全球健康中心办公室主任杨鹏表示。

他介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出现后,首先,对于不同区域不同风险层级的人群,进行了精准的分类管理,形成了完善的方案,而且对高中低风险街道进行动态调整;其次,实施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对不同风险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检测策略等,进行严格的风险排查;第三,为防止疫情风险扩散,北京加强了出京人员管控。

王玉民建议,在常态化防控情况下,尽快开展针对各类防控措施的卫生经济学评估,让接下来的防控工作更精准、科学。

检测环节还需补短板

与会专家认为,新冠肺炎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染性较强,但只要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95%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防控传染病就像打仗, 得知道敌人在哪,检测就是第一步。”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表示。

准确检测是有效防控的前提。北京疫情从出现到有效控制,历时不到一个月,其间检测发挥了很大作用。

杨鹏介绍,很多病例都是通过核酸检测筛查发现的。

据了解,6月11日以来,北京已完成超过11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量。截至7月2日全市已确诊病例331例中,172例是核酸筛查发现的,占比52%,其他病例为密接医学观察和主动就医发现。

“短期内,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是以围堵策略为主,这种情况下排查和发现病例就是主要目标,应检尽检非常重要。”杨鹏说。

他认为,接下来,检测关口还需要进一步前移,建立监测点,不仅包括重点场所重点人群,还有环境、食品等。

从全国范围看,为保证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有赖于检测能力、水平的提升。

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34家企业的43个试剂产品,包括22个核酸检测试剂和21个抗体检测试剂。

“目前我国国内核酸检测试剂单日产能大约550万人份,抗体试剂还要更多,基本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注册一处处长袁鹏表示。

产能上来了,检测试剂产品质量还有待提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升启认为,目前,检测试剂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大规模筛查效率低、灵敏度低,靶标选择要求与判断标准不尽合理,产品技术同质化等问题。对此,一是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继续推出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提高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二是要加强高灵敏和高通量混合筛查试剂和多重呼吸道病原体的研究,提高检测效率,大幅节省防控资源和降低成本;三是改进核酸检测试剂临床诊断标准,不再统一要求必须以双靶或单靶阳性作为诊断判断标准,具体由企业根据各自的产品性能确定。

他还建议,对于新发传染病的检测试剂产品应急研发,审评审批政策亟需创新。尤其是疫情期间,试剂开展临床研究难度大,主管部门应指定几家专门的临床或疾控机构组织进行统一标准下的临床评价,以确保质量和提高效率,同时加强对应急审批产品上市后的质量动态管理。

对于试剂产品临床评价和质量提升,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李敬云认为,要利用好已有的样本和数据。例如,北京此次对上千万人做了核酸检测,这么大的样本中肯定存在假阳性,有必要在后续随访中进行记录和鉴别,从而进一步改进试剂。另外,对新冠肺炎病例的样本要统一管理,统筹开展试剂的临床研究。

此外,检测试剂、耗材的战略储备也至关重要。例如,武汉疫情、北京疫情暴发后,由于检测需求短时间骤增,两地都曾出现检测试剂、耗材及原材料短缺的情况。

袁鹏认为,从产业链看,我国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还存在“短板”。例如,受限于机械电子加工水平,我国国内的高通量检测设备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尤其在全自动化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疫情 反弹 秋冬季 肺炎 预防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