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针对华为新修改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如正式实施,将不可避免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冲击。
核高基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认为,应对全球半导体行业可能会发生的供应链调整,中国应早做打算。他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三到五年将会呈现出很不一样的面貌。
根据美国5月15日新修改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华为及其所有附属公司采用被列入美国商务控制清单的设备所生产的芯片类产品,即使是在美国以外生产,也要受到规则管制。这意味着,台积电、中芯国际、华宏宏力等芯片代工企业均无法为华为代工。
魏少军认为,美国以国家力量来遏制别国企业的发展,容不得别国企业发展得更好,这是一种科技霸凌,不仅中方反对,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界也不赞成。
魏少军认为,美国对华为实施的管制措施,目前还在缓冲期内,一旦真的实施,将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冲击。限制任何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产品向华为销售,也就意味着剥夺了价值链上众多参与者从华为获取回报的权利,必然引发众怒。
不过,中美的“科技脱钩”没有那么容易。魏少军表示,半导体是一个全球化最彻底的产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产品出口国,中国台湾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产业所在地,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场,欧洲、日本、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各具特色,在全球产业链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全球产业生态平衡被打破后,中美之间不会有赢家,而且这一平衡的重新建立需要非常长时间。”
他还认为,半导体产业科技和产业密不可分,如果技术脱钩,则意味着产业脱钩、经济脱钩,这是中美两国都难以承受的,美国承受的代价甚至更大。即使美国政府下了决心,美国企业也不一定下得了决心。即使美国企业下得了决心,也会需要几十年时间,而且要付出数十万亿美元的代价。
2020年的疫情也对半导体产业造成影响,将会导致供应链的变化。魏少军认为,对中国国内,由于去年四季度开始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中国一季度订单较多,开工较足,产业受到的影响有限。
长期看,疫情对半导体产业影响深远。魏少军说,由于疫情造成国际物流受限,部分需要外部提供的半导体改为由本地提供,因此会推进中国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扩张。但202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增速会下调,预计增速为个位数。未来几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会出现重组,但出现调整是必然的。
魏少军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研发投入不足是明显的制约因素。“2008年起,中国芯片行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总和还不到英特尔一家公司的1/5,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芯片设计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不错的能力,已发展出一些国际一流企业;在设备领域,虽然还存在短板,但除了最先进的设备,其他设备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魏少军说,“芯片制造三至五年时间后情况会很不一样”。
魏少军认为,对于短板,完善半导体产业生态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变化,要早做准备,通过加大投入、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思路来应对。
他认为,国产化不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半导体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国产化,也没有那个必要,更重要的是实现供应链安全,不被‘卡脖子’”。
魏少军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仍然要在开放合作中发展,而不是封闭起来发展。只有开放,才能有更大的市场、更多优秀的人才、以及更先进的技术。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也一定会全球化发展,哪里成本低,就将生产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