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仲平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图片由楼仲平提供)
一根吸管平均销售价不足一毛钱,纯利润约为0.0008元。8毫元,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吸管,一个利润极低的小商品。可就有这么一家民营企业,从8毫元起步,以吸管为阶梯不断攀升,25年来从泥地到云端,走到年收入破亿,走成全球吸管行业领军者。这就是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双童”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楼仲平是义乌最早一批“货郎担”,为了改善生计,十几岁的他便随着父亲走街串巷,做最原始的小商贩营生。
楼仲平说:“我在卖吸管之前经历了十四五年全国各地的闯荡,从1979年挑“货郎担”开始,不断地去折腾、选择,不断地失败。创办吸管企业之前已经经过了20多个行当。92年我回到义乌,开始代销塑料制品,当时一次性产品卖得比较好。”
此时的义乌,已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氛围,得益于这样的环境,勤恳的楼仲平逐渐做出了成绩。1994年,楼仲平租下两间民房,买了机器,办起了塑料吸管家庭式作坊。在政府鼓励个体户以贸代工、前店后厂的政策下,楼仲平的小作坊规模迅速扩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楼仲平的家庭作坊已成为国内较大的塑料吸管生产厂之一。
随着义乌市场逐渐走出国门,来自的国外的吸管订单也越来越多。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楼仲平的企业规模“被迫”越来越大,他也在市场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品牌意识、产权意识和创新意识。楼仲平不仅注册和发展了“双童”吸管品牌,更在产品研发上下足了功夫,“我们现在有200项专利,其中八项发明专利。我们有个吸管博物馆,里面陈列了700多种吸管,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产品是我们生产的,其中100多种吸管是创新性的。可发声音的,可随温度变色的,有配小风车的,有溶解仓方便小孩子吃药的、有可以作为眼镜的、也有供情侣的(各类吸管),极大的颠覆了人们对吸管的认知 。”
谈及“双童”最成功、最知名的创新产品,不得不提的是“双童”05年首创的一项研发。楼仲平说,他当初并没有想到这是一项关乎整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始终认为,作为塑料制品,吸管的使用回收性差,使用中一定会产生白色污染。我们是有危机感的,(认为)有一天塑料制品一定会引发巨大关注。所以我们当时就决定去找一种替代材料,保持功能性的前提下还能分解不会产生白色污染。06年9月我们研发出了可降解的吸管。不过这个产品成本高,一直到去年销量都不好,我们统计它近五年的销量只占(整个企业销量的)百分之零点八七。”
2018年,这个多年的“滞销品”却成为了“全球宠儿”。今年下半年,全世界掀起抵制一次性塑料产品的行动。7月,星巴克宣布将于2020年前在旗下2.8万家门店内全面取缔塑料吸管。9月,英国境内麦当劳餐厅全面中止使用塑料吸管。希尔顿集团也表示,旗下650家酒店将于2018年停用塑料吸管。德国也宣布将在近6000家超市和商场禁售一次性塑料吸管。
楼仲平说:“这种(环保)革命对我们的企业是颠覆性的,一批企业会倒掉,但是‘双童’却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良机。今年8月一个月卖出去的可降解吸管比前13年都多,吸管订单已经排到明年2月份。”
这种居安思危,不断改革创新的思想,楼仲平不仅用在产品上,也贯彻在企业的经营上。作为义乌乃至全国最早一批提倡环保办厂的企业,“双童”在节能降耗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端。2003年,建设“双童”的新厂房时,楼仲平根据自己多年在国外考察学习的经历绘制了1300多张图纸,为厂房设计了雨水收集、废水利用、余热采集、屋顶绿化等功能,也为此多花了1000万,“别人可能不理解,但是我想的很清楚。通过充分计算,我们每年可以节省200-300万。3-5年节能降耗投下去的钱是可以拿回来的。节能降耗就是省钱,就是提高能耗的转化效率,就是让你的企业更干净、更生态。‘双童’验证了节能降耗它不是负担,是一种客观的经济行为,这是经营中一个必要的环节,让我们国家和世界更美好。”
近年来,“双童”主导了《聚丙烯饮用吸管》的行业标准、中国国家标准、ISO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掌握了吸管领域全球70%的知识产权,牢牢把握了全球吸管行业的话语权和中高端产品定价权。“双童”用小小的吸管成功挑起了行业的杠杆。
如今的“双童”已是年轻人的天下,管理层中90后已成为主力军。他们中有浙江省劳动模范、人大代表、中国工人代表、政协委员。年轻、创新、动力为“双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楼仲平说,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下,“双童”正朝着下一个25年、50年、100年去努力。在传统制造业经历寒冬的今天,楼仲平仍充满信心,“我对义乌从不悲观。我认为在我参与的制造业里,一根吸管都可以做到这样,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什么不能做好呢?这些年我看到了国家、义乌、企业和我个人的变化,所以我的信心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