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从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

2020-03-20 15:59:38
来源:浙江日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016年12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正式从位于杭州主城区的长庆街55号乔迁至钱塘江边的钱江新城江锦路100号。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孕育了浙江五千年的文明,农行浙江省分行根植于钱江的创新文化底蕴,犹如风起钱江,潮涌奔流。

在这片自古就富饶的土地上,活跃着众多金融机构。浙江是国内金融机构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之一,浙江还是第一个所有股份制银行全部设立分支机构的省份。目前,浙江法人金融机构已经达到169家,银行网点数超过1.2万家。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目前下辖12家二级分行,113家一级支行。其中,县域52家,城区61家,物理网点935个,自助网点2117个,在岗员工23000多人。

截至今年11月末,农行浙江省分行的各项存款接近一万亿元,在省内可比同业中位居第一位。其中,个人存款接近一半,也居省内可比同业的首位。

从存款的指标来看,农行浙江省分行的点均存款超过10亿元,点均贷款超过7亿元,均居全国农行省级分行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浙江省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4.6万户,贷款余额1427亿元,同样位居农行系统各省、市分行第一位。

而在这几年,中国整体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中,包括农行浙江省分行在内的浙江银行业则经历了更为特殊的考验。

农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分析说:“浙江的经济转型困难较多,因为浙江以民营中小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又集中在传统行业,技术含量并不高,容易受到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同时,浙江的企业抱团取暖,相互担保的情况比较普遍,信贷风险暴露多。浙江对资金价格最为敏感,因为浙江是资金逐利的重地,也是互联网理财的发源地,导致银行付息成本不断走高,给银行负债业务带来更大的挑战。浙江区域民间借贷普遍,也给银行识别风险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农行浙江分行表现出了经受得起考验的风险控制水平和业务能力。近四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新发放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16%,远低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冯建龙认为,风险暴露期并不等于信贷收缩期。恰恰相反,随着当前浙江区域信贷风险的暴露,不良贷款的出清,腾挪空间加大,浙江仍然是全国金融业发展的优质区域。“我们认为浙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浙商义利兼顾、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品质没有变,浙江银行业机制活、动力足、竞争力强的优势没有变。”

风起钱塘:农行五年投入8000亿支持浙江供给侧改革

经历过金融海啸大风大浪的考验,浙江经济获得产业升级的机会,而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离不开金融要素的支撑。

9月19日,农行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5年内,农行将为浙江提供意向性融资额度不少于8000亿元,重点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及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推动浙江打造开放经济新优势。

农业银行将依照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规划,将浙江省作为优化金融供给的重点区域,充分发挥集团经营优势和“三农”金融服务优势,在信贷政策、信贷规模、业务运作效率和资源配置上优先支持浙江经济发展。浙江省政府将把农业银行作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政策保障、信息传导、财政资金和重点项目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协助,为农业银行开展金融服务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为推进合作落地,农业银行还专门制定了《支持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意见》,在助推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强化“三农”金融服务、帮助实体经济降成本、稳妥有序去产能去杠杆等方面,提出了实行“千亿投放”、“百亿专项”、“产融合作”、“创新促进”、“安居工程”、“美丽乡村”、“减费让利”、“清瘀瘦身”八大计划,30条落实措施。

根据浙江经济改革发展实际,农业银行找准支持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特别是针对解决农村农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问题,在同业中率先探索农村互联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针对水利建设,农行率先创新推出“五水共治”专项信贷产品,目前已经贷款340亿元,带动水利项目投资945亿元,助推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签约仪式上,农业银行总行副行长王纬、浙江省政府领导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和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见证签约。

在大的协议框架下,当日,农行浙江省分行还分别与浙江省农办、浙江省水利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内,农行浙江省分行将提供两个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治水两大领域的有效供给,打开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助推浙江省农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浙江省水利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农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和浙江省农办、水利厅负责人分别代表有关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创新之浪:“三并举”提升“三个力”

2012年8月,农行浙江省分行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以来,创新性地提出了“对一级法人负责,对广大员工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指导思想和“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城市业务与县域业务并举”“从严治行与人文关怀并举”的崭新做法,并由此提升农行的“三个力”,即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风险控制力。

“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直接提升了“三个力”。以价值创造力为例,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为依据的信贷资源配置模型,向提高信贷综合回报要效益。

以市场竞争力为例,由于加强了净息差管理,按照区域和同业情况按季度调整利率授权,农行浙江分行的存贷利差均高于可比同业。同时,叫响“向成本宣战”,会议费、差旅费和招待费等成本费用在2014和2015年分别下降21.5%、13.2%的情况下,今年前8个月又下降25.8%。

在风险控制力方面,农行浙江省分行对省分行本级涉及的27个部门86项权力事项实行权力清单公布,通过轮岗加强岗位制约,实施营业网点操作风险管理提升计划,省分行、各二级分行、各一级支行签订责任书,每年切出7000万元工资进行挂钩。要求一级支行对辖内网点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检查,省分行每年对支行的检查抽查面不少于30%。到目前为止,省分行的问题整改率达到90%以上,信访问题线索全部核查办结。

信贷风险方面更是效果显著,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近4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的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仅为0.16%,低于区域内和行业平均水平。

“城市业务与县域业务并举”。农行浙江省分行制定了《县域阵地战略三年行动方案》86条,提出在目标设定上不仅要与可比同业比,更要与一直扎根在农村的农村信用社比。在评价体系上也更为科学,除存贷款规模和利润总量外,还要看客户建设、资产回报率、经济资本回报率、存贷利差和资产质量等。在资源配置上也对县域予以倾斜,信贷规模上按照“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对县域支行的战略性重点项目信贷规模优先匹配,优先保障。财务和人力上都优先安排县域支行。

而对于城市业务的短板,农行省浙江分行则制定了《2015-2017年城市攻坚战略行动方案》68条,对城市业务攻作做出系统安排。争取到2017年,所有二级分行的城市业务都能排到可比同业中的前两位。并激活城区支行,做大省会城市行。源头性机构客户一直是农行城市业务的主要短板,省分行牵头组建营销团队,省分行行长与分管行长担任首席客户经理,分层对接,成功突破了30多家省级系统性客户,新增对公存款500多亿元,财政性存款历史性地成为可比同业中的第一位。

“从严治行与人文关怀并举”。在强化全员考核机制,细化经营责任的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员工的人文关怀。省分行党委以视频形式与上万名一线柜员和客户经理面对面对话,直接倾听基层诉求。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网点“职工之家”近600个,解决基层员工就餐、住宿等后顾之忧。

在激发经营活力方面,农行浙江省分行建立了低效网点限期增效责任制,1年内没有明显改观的给予黄牌警告,2年内进行问责,3年内全部调整。这些措施让基层网点竞争力明显提升,3年多来全行点均存贷款增加3.55亿元,居农行系统省级分行第一。减少低效网点31个,并消除了连续两年效益低下的网点。

钱江入海:

农行服务“三农”探新路

作为根植城乡的国有大行,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光荣使命。而包括县域在内的三农领域,则是农行的传统优势领域。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先发优势?

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农行浙江分行探索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新产品、新服务,数据证明这一系列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四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新增“三农”贷款677亿元,贷款增速达21.6%,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三农”贷款总量达到3814亿元,占全行贷款的46.65%,3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新增农户贷款达到58亿元,总量达144亿元,不良率为1.2%,低于整个浙江区域内的贷款不良率,风险控制整体良好。

新机制:

八百农行骨干下乡挂职

2014年以来,农行浙江省分行先后下派三批一共857名骨干到300个重点乡镇挂职,专职任乡镇长助理,分管金融工作。3年来,挂职干部累计走访1.2万多个行政村、8.3万多家企业和专业大户,先后举办金融知识巡讲4100多场,为农民“滴灌式”精准输送金融营养,直接受益人数30多万人。

在浙江嵊州市的甘霖镇,村民口口相传一个“金融保姆”的故事,这位金融保姆就是从农行浙江嵊州支行副行长岗位上挂职担任甘霖镇镇长助理的马庆华。想贷款、想创业,每天找他办事的农民络绎不绝。

马庆华了解到,甘霖镇一个农场主过永华想上一个粮油深加工的项目,但因为缺少足够抵押物,还有60万元的资金缺口。马庆华经过调查,为他设计了“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的组合贷款方案,解决了过永华的燃眉之急。

马庆华等八百余名农行骨干下乡挂职三年以来,围绕新型城镇化、“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推动477个项目加快立项或提前投放贷款,共协调相关银行授信313亿元、发放贷款168亿元;利用信息和专业优势,帮助引进企业474家、投资总额389亿元;帮助所在乡镇调解各类拆违、拆迁企业和村民3000多户,妥善解决民众纠纷200多起;帮助427家企业化解信贷风险,涉及金额150多亿元。

浙江省委领导为此专门批示:“方法对、效果好。”

新故事:

农村金融“六自治”

农民贷款找“村两委”

当前农民贷款最大的问题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抵押担保物、信息又不对称。为此,农行浙江省分行创新性地推出了农村金融“六自治”的服务模式,以“村两委”,即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委员会为依托,采取“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守信自励”的方式,将村民的个人信用纳入村集体的民主自治体系,变为可融资的资本,经过审批在村里就可以自助贷到款项,而且随借随还。

“图纸村里帮助设计,工程队也村里帮忙请,这次新农村建设机会难得,一定要把房子造起来。”浙江永康龙山镇梅陇村村民陈新对父亲说。而陈新的父亲则担忧家里的积蓄连起步资金都不够,6年前就已经批下来的宅基地现在依旧闲置,全家还是蜗居在破旧的泥房中。

就在父子俩束手无策时,农行浙江省分行最早在永康农村试点的“六自治”新模式为他们带来了希望。根据该模式,农行将信贷的初审权放到了村级自治组织(村两委),实现自我审核和管理。村民贷款不是通过抵押担保直接向农行申请,而是在村里自由组合5位联保村民后,向村委申请,由村委审核和公示,最后再提交给银行审核,最终完成贷款。

梅陇村就是农行开展的农村金融自治试点村之一。因为家里有四个劳动力工作赚钱,还款有保障,陈新很顺利就找到了5位联保村民,并通过了“村两委”的审核和村民公示,经过农行审核后,顺利获得10万元贷款。如今,陈新家的新房已经动工,一家人感到生活更有奔头。

目前,农行浙江省分行已经在浙江全省建立金融自治村827个,遍布省内所有县域,发放贷款40.8亿元,惠及农户4.7万户,至今没有发生一笔逾期。而且平均利率都在基准利率上下,大大低于农村的民间借贷利率,每年仅利率优惠就为农民节省了利息支出7500多万元,在客观上遏制了农村的高利贷现象,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同时,农行开发信息系统,整村推进村民信贷建档工作,已录入的行政村信息逾万个,建立农户信用档案95.65万户,为提升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笔笔的贷款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在梅陇村村口的一家便利店,原来是一个棋牌室,老板娘说,因为原来打牌的村民都像变了一个人,生意越来越差才改做便利店的。“以前村里大大小小的棋牌室整日里麻将声声,现在所有的棋牌室都空空荡荡,村民们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用贷款,忙着谋发展,游手好闲会被全村人看不起。”

新网络:

惠农通为基础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

惠农通是农行浙江省分行为打通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最后一公里”,而打造的服务机具,村民存款、取款、转账、查询、缴费,以及贷款和还款都再也不用跑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外的银行网点了,而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全部搞定。

地处偏僻的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深垟村,过去村里没有银行网点和自助设备,村民取钱和缴电费都要到镇上办,来回要跑几十里山路。如今,村民都可以到放在村农家店里的惠农通机具上搞定。

目前,农行浙江省分行在全省所有行政村都安装了惠农通共计13700多台,今年前11个月金融性交易达658.09万笔,金额40.83亿元,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银行”。

以惠农通为基础,农行浙江省分行探索农村金融互联网建设,构建农村生产、流通、消费和金融等需求场景,农民在线就可以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接收农家乐订单,而且可以在线结算、在线融资,农民日常的生活生产数据就可以成为融资的依据,展业创业的资本。

关键词: 钱江时代 西湖时代 农业银行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