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配酒会发生什么? 双硫仑样反应的意思是什么

2021-08-30 15:53:35
来源:中国化工报

此前,微博一则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当事人注射头孢两天后喝酒,出现了休克症状。文章是这么说的: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即使你是医生。

每年,因为吃药期间喝酒而进医院的事故屡有发生,情况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这样的事情无疑让人感到悲伤和遗憾,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直以来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项用药安全隐患——双硫仑样反应。

酒精干扰 药物代谢乱套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双硫醒样反应或酒醉貌反应,系指双硫仑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挠乙醇的正常代谢,致使饮用少量乙醇也可引起乙醛中毒的反应。

双硫仑,又名戒酒硫,用药后再饮酒即出现软弱、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反应,令嗜酒者不再思饮酒,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对于一般较轻的反应,不需治疗可自行恢复。若出现剧烈反应,如呼吸抑制、虚脱、惊厥、心功能失常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救治。临床也利用双硫仑反应,培养饮酒者对酒精的厌恶条件反射,达到戒酒目的。

据了解,很多头孢类抗生素遇上酒精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除了头孢菌素类药物,甲硝唑、酮康唑等药品也会引起类似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的产生,是因为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被干扰了。在体内,乙醇先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而这些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少了酶的转化,乙醛在体内堆积,从而引发不适。

这种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摄入的酒精量和个体的敏感性有关。一般来说,双硫仑样反应不会要人性命,对症治疗也能很快缓解;但对于比较敏感的人,或者是本身心脏功能就不好的人,有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另外,喝酒脸红也是乙醛过多搞的鬼。这是一种基因缺陷,它使得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很低,无法迅速代谢掉乙醛。这种情况在东亚人中不少见,而且问题出在基因上,此生都无能为力,不是多练练喝酒就能好的。相反的,如果一喝酒就脸红,那意味着乙醛更容易在体内堆积,喝酒的危害也就更大。

酒精对药物的干扰,也可能会增加用药的风险。在短时间内饮酒较多时,酒精会和一些药物“争抢”代谢酶,导致药物不能及时被代谢。比如用于预防血栓的药物华法林,过量服用容易导致出血;如果服药时还喝了酒,酒精会使它的代谢减少,药效增强,出血的风险也就更高。

如果是长期大量饮酒,则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这个时候,人体内的一种代谢酶CYP2E1被更多地被“召唤”出来,代谢作用增强,于是相关药物的代谢也会加强。代谢增加的结果可能是药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是副作用增加。例如,在酗酒者的体内,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许多种解热镇痛药,包括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散利痛等,更容易产生有害的中间代谢物。

酒药叠加 抑制中枢神经

除了对代谢的干扰,酒精和药物的作用效果也可能产生叠加,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别看喝了点小酒会兴奋,酒精对中枢神经是抑制性的。有一些药物本来就具有抑制作用,能让人昏昏欲睡,例如镇静安眠药、抗过敏药、用于降血压的利血平等。一旦再加上酒精的抑制作用,可能就对中枢神经抑制过了头,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无法维持,造成昏迷、呼吸抑制等严重后果。

降糖药也可能和酒精的作用互相叠加。大量饮酒会导致低血糖,如果这时候正在服用降糖药,例如格列本脲片,就更容易引起低血糖、恶心、呕吐等症状。

除此之外,药物和酒精还可以产生一些其他类型的相互作用,比如药物可以让酒精被人体吸收得更快,饮酒也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或是消化道粘膜的损伤作用。

服药期间 离酒越远越好

想要避免这些问题,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吃药时,一概远离酒精。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时间。不只是在用药期间,停药后体内的药物还没有完全代谢掉的时候,仍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因此,在使用这样的药物时,不止用药期间,停药后的1~2周以内也要远离酒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双硫仑样反应,酒精还能够通过其他一些途径和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对疾病的康复也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无论是生什么病吃什么药,都以不喝酒为好。去年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者通过调查大量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对身体最好的饮酒量是滴酒不沾。

关键词: 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配酒 乙醛 中毒 中枢神经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