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陆续出台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投资亮点频现。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上海、浙江、海南三个省级“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正式出炉。其余大部分地区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进入编制、成果对接、专家评审和上报阶段。目前,国家级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已基本定案。
本月18日,《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对外公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服务功能稳定恢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
根据这一目标,上海市将推进桃浦、南大、吴淞、吴泾、高桥石化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加快推进金山二工区、星火开发区环境整治和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短流程工艺,减少自主炼焦,推进炼焦、烧结等前端高污染工序减量调整。废钢比力争达到15%以上。
同时严格控制石化产业规模,推进杭州湾石化产业升级。重点推进化工、涉重金属、一般制造业等行业布局调整。实现现有循环化园区的提质升级,引导创建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园区。到2025年,推动45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建成5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截至目前,上海、浙江、海南三个省级“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正式出炉。图为上海外滩景色。摄影/章轲
在“清洁能源替代”领域,大量的投资机会将出现。上海市的这项规划提出,推进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和沪苏、沪浙省际管网互联互通,形成国际国内、海上陆上、现货长协的多气源联保联供格局。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左右。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按照这一目标,浙江省将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铸造等行业产能置换要求,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新增规模,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以钱塘江流域为重点,全面开展八大水系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港口、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接收、转运和处理体系等。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浙江多个地市级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也已公布。《绍兴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不仅标准提高,13项重点指标也更严更细;《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00家,创建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10个,重点“两高”行业实现绿色工厂星级创建全覆盖。
《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昌江核电二期建设,新增核电132.5万千瓦,配套发展抽水蓄能;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500万千瓦。到2025年,轻型物流配送车、城市环卫车、网约车、旅游车等社会运营领域车辆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80%;省内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车桩比小于2.5:1。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刘峥延表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是推动生产方式、结构、布局的绿色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要鼓励大型国企转型发展节能环保业务,又要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专业化民营企业,通过加大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的力度,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规模化运营,形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环境保护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