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初安徽芜宣机场转入运营后,浙江嘉兴机场近日也取得重大突破——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家层面正式批复。
持续添加新员的长三角机场群向世界级机场群的目标不断靠近。然而,密度增加的同时,双碳背景下的效率和竞争力如何提升?这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100公里内的机场
根据此前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长三角的规划运输机场为9座。如果暂时不包括属于迁建的连云港机场和尚处研究论证阶段的安徽金寨机场。这意味着,规划中的长三角区域将在未来拥有30座机场,相当于每1.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有1座机场。
而嘉兴机场,距离上海虹桥机场不到100公里。
“机场密度很重要,但距离太近,需要谨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第一财经,此前关于距离上海100公里左右的苏州工业园区是否建机场也曾有过激烈争论,最终决定不修建,而是建了一条通往上海的机场路,充分利用了靠近上海机场的区位优势。
曾刚表示,嘉兴机场离上海更近,距离杭州也不过200 公里左右。所以在定位上,嘉兴机场是以货运为主,形成了错位发展。在疫情背景下,全球市场对于中国供应链的需求激增,也让长三角地区的货运不足愈加凸显。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在2019年的测算,长三角地区的机场数量占全国的7.3%,贡献了全国20%的旅客吞吐量和34%的货邮吞吐量,预计到2035年,长三角地区航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5亿人次。
“货运比客运高了不少,经济效益和运用效率也不错,所以在长三角的地位也很重要。”曾刚表示,机场货运在疫情下也显现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公开数据显示,在全球物流货值中,1%的航空货运量创造了35%左右的附加值。而航空货运对产业和就业的带动比率分别达到1:28和1:12。
嘉兴于去年6月引进了总投资达122亿元的圆通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打造集航空物流枢纽、口岸服务及商贸集散中心于一身的综合服务型空港物流园区。
打破行政藩篱
对嘉兴而言,建立机场无疑是打造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步。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此前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提出,嘉兴正在打造航空物流枢纽,以军民合用机场(即嘉兴机场项目)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综合交通“立体化”,建设多式联运的国际空港物流中心。
同时,嘉兴还将打造轨道交通枢纽,以沪嘉城际铁路“一号工程”为龙头,加速推进沪乍杭、通苏嘉甬铁路建设,构建与长三角重要城市的“半小时高铁圈、一小时通勤圈”。打造海河联运枢纽,以港产城融合为导向抓好嘉兴港开发开放,持续推进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度合作;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提升海河联运能力。
曾刚分析称,随着长三角机场数量不断增加,要注意的是,目前仍然由各地的机场管理集团各自为政。“这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方向是背道而驰,也与机场群的效益最大化相悖。”能否打破行政区域藩篱,建立类似于长三角机场集团这样的一体化机制?通过一体化构建机场的辐射圈和服务圈,不仅能防止区域机场建设过度,而且也能最大化地发挥机场的运载能力和经济效益。
江苏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雨也表示,受属地影响,省区乃至城际之间的竞争要远大于合作。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应积极推动域内机场间的合作,才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在双碳目标下,航空公司也是去碳交易市场买碳排放量较多的企业。那么多的机场,排放量又如何综合考虑?这也是需要在区域联动的一体化框架下思考的。”曾刚建议,世界级机场群还需要从硬件设施向高端服务功能转变。其中,各个枢纽的中转能力和联接便利性还有待提升。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长三角将主动适应新一轮国际经贸格局调整和全球产业链分工,强化国际枢纽机场与周边干线、支线机场协调联动,优化提升港口国际供应链位势和价值链协作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具体将从四个方面构建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包括:提升航空枢纽综合服务功能、统筹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促进航空产业发展。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给出的时间表,到2025年,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则将全面建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民航协同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