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行业再迎重磅改革举措 债市取消强制评级再迈一步

2021-08-12 15:47:28
来源:第一财经

继五部门发布信评新规后,评级行业再迎重磅改革举措。

8月11日晚,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下称“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即日起实施。

这意味着,债券强制评级的取消再进一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监管此举主要是出于市场化的考虑,同时也是进一步落实信评新规的政策要求,从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评级生态,避免评级虚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从评级机构的角度来说,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市场化是唯一途径。有评级机构人士对记者称,在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中,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业务水平、级别准确度、对市场投资的风险判断以及公信力。

稳步推进强制评级的取消

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公告,试点期间,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暂时停止适用《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另外,公告未说明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与交易的其他要求,继续按照《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公告自2021年8月11日起执行。

该公告一经发出,引起市场热议,被业内视为推进强制评级取消的又一重大动作。此前由于债券市场对外部评级过度依赖,信用等级被大量应用于债券发行、交易及风险管理的多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评级中枢偏高、风险定价功能不足、风险预警不及时的问题。因此,自去年以来,监管就在逐步推动降低外部评级依赖改革举措。

比如,去年年底,央行联合多部委发布《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将信用评级报告从发行时必须披露的文件列示中删去。

今年1月29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取消注册发行强制评级要求的分阶段方案,并发布《关于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明确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环节取消信用评级报告的要件要求,即在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产品注册环节,企业可不提供信用评级报告,从而将企业评级选择权交予市场决定。

2月26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与《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办法》,前者取消了公开发行公司债强制评级要求,以及普通投资者参与认购的债券评级必须达到AAA的规定;后者则明确取消注册环节的强制评级要求。

3月26日,交易商协会再发文,称在前期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申报环节取消信用评级报告要件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在发行环节取消债项评级强制披露,仅保留企业主体评级披露要求,将企业评级选择权交予市场决定。

如今,人民银行试点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相当于更进一步,这也意味着,在试点期内不论在注册环节,还是发行环节,债务融资工具都不再需要任何信用评级要求。

一位评级机构评级总监对记者称,这实际上是对近期信评新规的落实,取消强制评级,将推动评级机构更快向市场化迈进,有助于评级行业建设高标准市场新秩序。

8月6日,人民银行等有关监管部门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被业内称之为信评新规。《通知》明确,将择机适时调整监管政策关于各类资金可投资债券的级别门槛,弱化债券质押式回购对外部评级的依赖,将评级需求的主导权交还市场。

不难发现,近期监管出台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对降低外部评级依赖的落实。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各监管部门在弱化外部评级依赖的改革举措上正逐步形成合力,将助力推动我国评级行业由“监管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有助于加快评级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也曾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对评级结果不合理使用的取消,评级需求将逐步从监管需求迁移至投资人需求,信用评级机构的竞争重心将从发行人转向投资人,评级行业竞争将更趋市场化。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记者称,通过取消债券强制评级,可弱化投资人对外部评级的依赖,进而解决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等问题,使得评级回归风险预警、促进市场合理风险定价的本源。

评级行业向市场化迈进

在迈向市场化过程中,业内的共识在于,这对评级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将加快转,机构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毕竟在短期内,取消强制评级可能会对评级机构的业务需求造成一定影响。

这在数据上已有体现。根据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的统计,自3月底交易商协会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债项强制评级要求以来,4~7月份市场中总计发行了320只没有进行债项评级的相关债券。

其中,有4只无评级的公募公司债,数量和占比较6月份略有上升;有20只无评级的短期融资券,数量和占比同样较6月份略有上升;有69只无评级的中期票据,数量和占比较6月份均显著下降。据悉,7月份城投企业发行中期票据数量的减少是造成无评级中期票据数量和占比回落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长远来看,有分析称,声誉机制的驱动将推动评级行业回归本源,有助于行业更加重视评级质量和产品服务,形成良性的行业竞争。

“对于评级机构而言,市场化是唯一途径,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业务水平、级别准确度、对市场投资的风险判断以及公信力。未来,评级机构要加强全流程的系统建设,在保证合规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前述评级机构评级总监对记者称。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张伊君也表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是评级市场需求的重塑期、评级机构转型期和洗牌期。短期来看评级机构可能在收入、评级技术改进等方面都有一定压力。

“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以及各项配套指引的完善,评级机构的生存发展将更取决于投资人的认可,会更加重视声誉机制。”张伊君称,这有助于推动评级行业在评级方法、模型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更好的发挥风险揭示及定价功能,满足资本市场信用服务新需求,从而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评级行业 债市 强制评级 市场主体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