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劳务输出的乡村地区,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心理相关的知识方法,导致乡村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缺乏关怀和引导。
近日,在“脆弱与韧性:如何让乡村儿童免于心理危机”主题研讨会上,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真介绍说,在与乡村教师访谈时发现,教师对部分乡村儿童的心理状态感到忧虑,想预防却无计可施。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帆表示,心理健康问题在所有儿童群体中均呈正态分布,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天然就比城镇儿童更严重,但他们处于一个风险因素相对更高而保护更不足的环境中。“所以造成了乡村儿童的风险更高,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会更高。”
3月1日是福建省政和县唯一一所村级寄宿制小学西津畲族小学正式开学上课的日子。
整体而言,儿童期是个人生命周期的一个独特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影响儿童成长的不利经历和风险因素多,比如贫困、虐待、暴力等,儿童容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发布的《抑郁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全球健康评估》,在全球范围内有1/5的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儿童抑郁的患病率为3.8%,青少年抑郁达8.3%。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杀是15-19岁儿童的第四大死因。
相关调研报告(Zablotskv,2015)显示,在美国,13%-20%的儿童曾出现心理卫生问题,每年用于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及障碍的花费估计高达2470亿美元。
3月1日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随着学生年级升高,抑郁和重度抑郁也呈上升趋势。
不过,吴帆也提醒,看待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切忌对乡村儿童污名化和标签化。
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东关小学张永霞老师认为,乡村儿童相对自卑、害怕,因为缺失父母的关爱,他们没有安全感,有的时候自我防范意识很强。
陕西省泾阳县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高文明此前是一名乡村学校教师。他表示,对乡村地区的学校来说,开展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
吴帆表示,具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在行为发展、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劣势和表现,因此应重视加大对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性干预,重视对儿童、家庭和社区的赋能。
进一步的,需要构建一个心理健康保障系统,构建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机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早期识别、诊断与治疗。
根据日慈公益发布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扫描报告》,当前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发展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2020年项目支出超过100万元的只有5个。
近年来越来越多公益项目从不同角度切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项目在资金筹措方面一直遇到挑战,尤其是预防性干预项目的筹资就特别难。”吴帆说,公益组织应看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集合大家的力量把项目开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