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润集团业绩怎么样 蓝润集团转型工业化养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4-13 16:02:49
来源:互联网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消费国,猪肉关乎民生。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生猪产能呈现下滑态势,为保障猪肉供给,中央、各部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当前国内猪肉生产产能仍不足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长远来看,生猪养殖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是大势所趋,中小企业、散户养殖场因抗风险能力较弱,逐渐被淘汰出局。未来3~5年将是大型养殖企业的“风口”,在传统养猪巨头逐步加码产能的同时,多家“新猪企”跨界加入,我国养猪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应对新挑战 企业转型工业化养殖

随着近两年行业供需环境变化,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生猪养殖行业出现新的挑战,传统养殖企业纷纷开始调整发展策略应对变革。

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产能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分别为6.89亿头、6.94亿头与5.44亿头。根据中国政府网数据,今年一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约为2164万头,按照平均PSY(每年每头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量)接近20计算,对应2020年出栏量约4.3亿头,相比2017、2018年尚有近四成的缺口。

为此,各大猪企均发布扩张计划,以弥补社会生产缺口。公开数据显示,牧原股份(002714.SZ)2020年出栏计划为1750万~2000万头,相较2019年1025.33万头的出栏量增长70.68%~95.06%;正邦科技(002157.SZ)2020年出栏计划为900万~1100万头,相比2019年的578.4万头增长55.6%~90.18%;新希望(000876.SZ)2020年出栏目标为800万头,相比2019年增幅达125.36%。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在未来规划里,已将2022年生猪出栏目标的表述从“冲击2500万头”改成了“确保实现2500万头”。

与此同时,传统养猪企业纷纷开始转向工业化养殖以应对挑战。“除牧原股份始终采用工业化养殖方式外,包括新希望、正邦科技也开始大规模推行工业化养殖,或明显提高工业化养殖比例。”有行业人士表示,工业化养殖相比传统养殖方式来说,在疫情防控、成本控制等方面更具优势。

缓解猪周期 养猪规模化进程加快

与工业化养殖相对应,生猪养殖行业发生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规模化提升。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两会”期间介绍,目前国内规模场饲养的生猪占52.3%,中小户饲养的占47.7%,其中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场数仅占0.0007%。

规模化水平不足影响了生猪生产的稳定性,散养户过多导致猪周期波动加剧。相比之下,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养猪国家,很早以前就实现了规模化养殖。2015年美国生猪存栏6600万头,全国猪场仅7.1万个,存栏5000头以上规模占60%。规模化生产不但保证了平稳的市场供应,平抑了“猪周期”,而且大大降低了猪肉生产成本。

如今,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也逐渐向规模化生产转变。近年来,受环保力度加大、猪价市场波动、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传统小规模、作坊式养殖户逐渐被市场淘汰,大型养猪集团、肉企等加速布局,我国养猪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进程在加快,行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提升。

公开信息显示,仅5月份以来,就有温氏、牧原、新希望等16家猪企、肉企宣布累计投入超过560亿元布局加码养猪产能,新建产能超过2800万头。养猪巨头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将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以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

跨界新猪企 瞄准消费升级大趋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传统养猪企业产能放量、行业集中度上升的同时,一些跨界养猪的“新猪企”凭借资金、技术、资源、管理等优势也加入了市场竞争。

今年3月,中国房地产业龙头万科集团成立了食品事业部,明确提出要布局生猪养殖,随后公开招聘养猪行业的技术人才;碧桂园也在公开招聘养猪专家。

互联网行业也出现跨界“新猪企”。网易将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发展养猪业务,在浙江安吉、江西高安等地规划5年产能67万头项目。随后,刘强东、马云也宣布进军养猪市场。

“跨界养猪”背后,巨头们看中的正是全球第一的猪肉消费市场,以及消费升级需求与国内生猪供应不足的缺口,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小、散户养殖场逐渐退出,生猪供需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年猪肉消费量超5000万吨。而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猪肉生产量仅4255万吨,下降21.3%。全国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19年全省肉猪出栏4852.6万头,比上年减少26.9%。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东北部地区是构成“四川盆地”的主体,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质天然,四面环山的地形为生物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近年来受生猪市场行情、农村老龄化等影响,农村散户养殖数量逐渐萎缩,生猪产业进程放缓。为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当地围绕建设生猪产业功能区、优化养殖模式、强化养殖污染监管、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出台相关政策,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看到川东地区生猪养殖产业的资源禀赋和产能优势,以及当地大力发展生猪全产业链的政策机遇,蓝润集团依托20余年深耕四川在资源、产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先后在巴中、达州、南充等地布局,计划实现投资230亿元,规划建设年出栏7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

该项目是蓝润集团深化产业布局的又一举动,也是践行“产业+扶贫”的民生工程,已被纳入2020年四川省重点推进项目。据了解,项目达产后,预计将提供相关就业岗位超7.5万个。日前,蓝润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被列为巴中市“六大突破”代表性项目。

稳产保供 养猪业处于政策风口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随后,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稳产保供。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恢复生猪生产。韩长赋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势头不错,实现全年生产目标可期,但生猪生产完全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工作不能放松。他指出,要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农户,共同补栏增养。

在国家各项稳产保供措施支持下,5月份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保持快速恢复势头。但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猪肉生产产能仍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养猪业仍处于快速上升期。随着中小企业、散户与大型养殖企业的此消彼长,以及跨界“新猪企”的加入,我国养猪产业的规模化、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猪肉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这既是响应国家稳产保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蓝润集团 工业化 养殖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